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频道 > 资讯详细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报公报 > 水资源公报

2005年辽宁省水资源公报

发布时间: 2021年02月02日   来源: 水资源处

  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5年全省平均降水738.3毫米,总降水量为1074.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8.9%,比上年偏多11.5%,时空分布差异较大。

  年内分配  2005年1-4月全省平均降水量68.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9.3%,比同期多年均值多17.3%;5-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594.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0.5%,比同期多年均值多19.9%;9-12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5.5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0.2%,比同期多年均值少39.2%。

  地区分布  从行政区分布看,有7个市级行政区降水量比多年均值偏多,偏多最大的是抚顺,比多年均值偏多30.4%;其次是本溪、铁岭、阜新和朝阳,比多年均值依次偏多21.1%、19.6%、14.7%、13.2%;丹东、沈阳比多年均值分别偏多5.4%和5.1%。锦州、辽阳、葫芦岛、大连、鞍山及营口与多年平均值基本持平。盘锦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5.2%。

  从流域分布看,除辽河柳河口以下降水量偏少4.4%外,其他各流域均比多年平均值偏多。偏多最大的浑河,降水量908.2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多23.9%;其次是第二松花江丰满以上,降水量900.2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多21.4%;鸭绿江浑江口以上和辽河柳河口以上分别比多年均值偏多18.5%和15.5%;东辽河、沿渤海西部诸河、西辽河、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比多年均值偏多9.1%-8.6%;滦河山区比多年均值偏多5.9%。

  (二)地表水资源

  1、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径流量表示。2005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336.28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31.1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1.2%,比上一年偏多35.2%。除滦河山区、沿渤海西部诸河、辽河柳河口以下、沿黄渤海东部诸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0.4%、21.4%、8.5%和%6.3%以外,其他各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均比多年均值偏多。其中比多年平均值偏多较大的流域是浑河和丰满以上,分别偏多81.2%和63.9%;其次是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老哈河和鸭绿江浑江口以上,分别偏多36.1%、28.4%和25.4%;柳河口以上、东辽河依次比多年均值偏多17.1%、8.2%。

  2005年部分河流出现了较大洪水。辽河流域清河水库最大入库洪峰流量2600立方米每秒,柴河水库最大入库洪峰流量1780立方米每秒,铁岭水文站洪峰流量2300立方米每秒;浑河流域大伙房水库最大入库洪峰流量6040立方米每秒,沈阳水文站洪峰流量3690立方米每秒;太子河流域观音阁水库最大入库洪峰流量6133立方米每秒,本溪水文站洪峰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上述各水库的入库洪峰流量均大于20年一遇的设计洪峰流量。河道洪峰流量均为1995年以来的最大流量。

  虽然2005年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均值有所增加,但河道断流仍有发生。辽河干流福德店站全年持续最长断流时间为69天;辽河支流柳河新民站持续最长断流80天;绕阳河东白城子站持续最长断流时间79天。

  2、出入境水量  2005年全省入境水量47.2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7.3亿立方米。其中,入境水量最多的是浑江口以上38.5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3.7亿立方米;辽河柳河口以上入境水量7.8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0.07亿立方米;沿渤海西部诸河入境水量0.8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0.94亿立方米。2005年全省出境水量312.0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4.76亿立方米。其中,出省水量3.9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0.3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308.1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5.11亿立方米。

  3、大型水库蓄水量  由于2005年降水量比上年偏多,大部分大型水库蓄水也比上年有所增加。2005年末,全省25座大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64.45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54.52亿立方米增加9.93亿立方米,扣除死库容后的蓄水量为58.43亿立方米,比总兴利库容少18.57亿立方米。其中省属八大水库年末蓄水总量46.06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38.57亿立方米多7.49亿立方米,扣除死库容后的蓄水量为42.04亿立方米,比总兴利库容少12.46亿立方米。

  (三)地下水资源

  1、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地下水含水层的动态水量。2005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130.2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4.4%。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1.21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67.30亿立方米。山丘区与平原区重复计算量8.31亿立方米。

  2、地下水动态

  2005年全省平原区的地下水位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地下水存储量增加3.44亿立方米。其中,上升区(地下水位上升0.5m以上)零星分布于辽宁中部平原区的彰武县西部、北宁市及凌海市、以及昌图县和铁法市等区域,面积为2368平方公里,占整个平原区8.6%,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99米。相对稳定区(水位升降值在0.5m以内)主要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沿渤海西岸平原区及沿黄渤海东岸平原区,区域面积分别为23609平方公里、821平方公里和582平方公里,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10米。

  漏斗区  沈阳城区漏斗群的铁西及近郊工业区、大东望花地区和浑南东水源地三个漏斗区,本年度漏斗中心地下水位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受开采井布局的影响,漏斗面积变化趋势不一。其中,铁西及近郊工业区漏斗面积12.2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了2.00平方公里;浑南东漏斗面积1.25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了9.25平方公里;大东望花地区漏斗区面积为7.50平方公里,与上年比基本持平。沈阳城区漏斗群面积共21.00平方公里,比上年同期减少7.50平方公里。

  辽阳首山漏斗本年度漏斗中心地下水位上升0.22米,漏斗区面积稳定在300平方公里左右。

  海侵区  2005年全省海侵区面积为734.7平方公里,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3.9平方公里。其中营口地区减少了21.4平方公里;大连地区减了8.9平方公里;葫芦岛地区增加了4.0平方公里;锦州地区增加了12.4平方公里。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指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2005年全省水资源总量377.17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0.4%。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36.2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0.20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86.34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利用

  (一) 取水许可管理

  截止2005年底,全省保有取水许可证1.52万套,许可水量137.0亿立方米,地表水82.0亿立方米,地下水55.0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取水许可证0.65万套,许可水量34.3亿立方米,生活取水许可证0.22万套,许可水量13.6亿立方米,农业取水许可证0.65万套,许可水量89.1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利用

  1、供水量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2005年全省总供水量133.26亿立方米,比去年增加2.9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 68.22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51.2%;地下水供水量 64.27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48.2%。其它水源供水0.77亿立方米。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32.34亿立方米,引水工程供水量9.28亿立方米,提水工程供水量26.6亿立方米,分别占地表水供水量的47.4%、13.6%、39.0%。在地下水源供水量中,浅层水63.8亿立方米,占99.3%;深层水0.37亿立方米,占0.6%。其它水源供水量0.77亿立方米,污水处理回用0.73亿立方米,海水折淡0.04亿立方米。

  2、用水量  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2005年全省总用水量为133.26亿立方米,比去年增加2.99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83.9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3.0%;林牧渔畜用水量4.9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7%;工业用水量21.0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5.8 %;城镇公共用水量5.6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3%;居民生活用水量16.5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2.4%;生态环境用水1.0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0.8%。

  3、耗水量  耗水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2005年全省实际耗水量83.12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62%。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58.73亿立方米,是耗水大户,耗水率70%;工业耗水量8.54亿立方米,耗水率40%;城镇公共耗水量2.70亿立方米,耗水率48%;农林牧渔畜耗水量4.14亿立方米,耗水率84%;居民生活耗水量8.41亿立方米,耗水率51% ;生态环境耗水量0.6亿立方米,耗水率55%。

  三、水质概况

  废污水排放量  2005年全省入河(海)排污口废污水排放总量为 26.6 亿吨,其中入河废污水排放量为 21.1 亿吨,直接入海废污水排放量 5.5 亿吨。下辽河入河量 1.9 亿吨,浑太河入河量 14.4 亿吨,辽东沿海入河量 0.7 亿吨、入海量 5.2 亿吨,辽西沿海入河量 2.8 亿吨、入海量 0.3 亿吨,鸭绿江入河量 1.3 亿吨。

  (二)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5年全省入河(海)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24.3万吨,其中入河污染物排放量为 111.4 万吨,直接入海污染物排放量   12.9万吨。其中下辽河入河量 11.5 万吨,浑太河入河量 57.2 万吨,辽东沿海入河量 5.2万吨、入海量8.2 万吨,辽西沿海入河量26.9 万吨、入海量 4.7 万吨,鸭绿江入河量 10.7万吨。主要入河污染物量为:化学需氧量44.5 万吨,生化需氧量 15.3万吨,氨氮 4.7 万吨,悬浮物40.8 万吨,挥发酚  0.06 万吨。

  (三)地表水水质

  河流水质  2005年对全省29条河流的58个河段水质进行了监测,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分析评价,从分析结果看,丰水期水质略好于枯水期水质。

  评价结果:全省枯水期监测河长为2356.1km,评价情况如下:Ⅰ类河长 75公里,占 3.2%;Ⅱ类河长591.1公里,占 25.1%;Ⅲ类河长64公里,占2.7%;Ⅳ类河长144公里,占6.1%;Ⅴ类河长246公里,占10.4%;超Ⅴ类河长1236公里,占52.5%。全省丰水期评价河长2396.1km,评价情况如下:Ⅰ类河长125公里,占5.2%;Ⅱ类河长375公里,占15.6%;Ⅲ类河长502公里,占21.0%;Ⅳ类河长484.1公里,占20.2%;Ⅴ类河长445公里,占18.6%;超Ⅴ类河长465公里,占19.4%。

  辽河  干流评价河长362公里,支流(招苏台河、清河)评价河长64.6公里。枯水期:干流通江口~辽中段为超Ⅴ类水质;支流招苏台河王宝庆段为超Ⅴ类水质,清河开原段为Ⅱ类水质。丰水期:干流通江口段~铁岭段为Ⅴ类水,沙宝台~珠尔山段为Ⅳ类水质,马虎山段为超Ⅴ类水质,毓宝台段为Ⅳ类水,辽中段为Ⅴ类水质;支流招苏台河王宝庆段为超Ⅴ类水质,清河开原段和养息牧河小荒地段为Ⅳ类水质。

  浑河  干流评价河长288公里,支流(东洲河、李石河)评价河长22公里。枯水期:干流北口前段为Ⅲ类水质,北杂木~大伙房水库段为Ⅱ类水质,抚顺~邢家窝棚段为超Ⅴ类水质;支流东洲河东洲段、李石河李石段为超Ⅴ类水质。丰水期:干流北口前段为超Ⅴ类水质,北杂木~大伙房水库段为Ⅱ类水质,抚顺段为超Ⅴ类水质,东陵大桥段为Ⅴ类水质,浑河大闸为Ⅳ类水质,黄蜡坨桥~邢家窝棚段为超Ⅴ类水质;支流东洲河东洲段为Ⅴ类水质,李石河李石段为超Ⅴ类水质。

  太子河  干流评价河长398公里,支流(北沙河、海城河)评价河长25公里。枯水期:干流小市段为Ⅱ类水质,本溪段为超Ⅴ类水质,辽阳段为Ⅴ类水质,小林子~小姐庙段为超Ⅴ类水质;支流北沙河前烟台段为超Ⅴ类水质,海城河海城段为Ⅳ类水质。丰水期:干流小市段为Ⅱ类水质,本溪~辽阳段为Ⅲ类水质,小林子段为Ⅳ类水质,唐马寨段为Ⅲ类水质,小河口段为超Ⅴ类水质,小姐庙为Ⅳ类水质;支流北沙河前烟台段为超Ⅴ类水质,海城河海城段为Ⅳ类水质。

  大辽河  评价河长89公里。枯水期:三岔河~营口段均为超Ⅴ类水质。

  丰水期:三岔河段为Ⅴ类水质,营口段为超Ⅴ类水质。

  绕阳河  评价河长50公里。东白城子段枯水期为超Ⅴ类水质,丰水期为Ⅳ类水质。

  大凌河  干流评价河长302公里,支流评价河长196公里。枯水期:干流沈家洼子段为超Ⅴ类水质,大城子段为Ⅳ类水质,朝阳段为Ⅱ类水质,义县段为Ⅴ类水质,凌海段为超Ⅴ类水质;支流牤牛河九连洞段为Ⅱ类水质,大凌河西支哈巴气段、牤牛河(二)建平段、凉水河子河凉水河子段、西河复兴堡段、细河海州段均为超Ⅴ类水质。丰水期:干流沈家洼子段为Ⅴ类水质,大城子段为Ⅲ类水质,朝阳段为Ⅱ类水质,义县段为Ⅲ类水质,凌海段为超Ⅴ类水质;支流牤牛河九连洞段为Ⅱ类水质,西河复兴堡段为Ⅴ类水质,其余各支流河段均为超Ⅴ类水质。

  小凌河  评价河长105公里。枯水期:上游缸窑口段为Ⅴ类水质,锦州段为超Ⅴ类水质。丰水期:上游缸窑口段为Ⅲ类水质,锦州段为Ⅴ类水质。

  六股河  评价河长53公里。绥中段枯水期为Ⅳ类水质,丰水期为Ⅲ类水质。

  鸭绿江  干流评价河长59公里,支流评价河长52公里。枯水期:干流荒沟~浪头段为Ⅱ类水质,绸缎岛为Ⅲ类水质;支流浑江桓仁段和叆河梨树沟段均为Ⅱ类水质。丰水期:干流荒沟~绸缎岛段为Ⅱ类水质;支流浑江桓仁段为Ⅱ类水质,叆河梨树沟段为Ⅰ类水质。

  辽东沿海诸河  评价河长290.5公里。枯水期:大洋河沙里寨段为Ⅰ类水质,复州河关家屯段和大清河望宝山段均为Ⅱ类水质,登沙河登沙河段为Ⅲ类水质,庄河沙里涂段为Ⅳ类水质,熊岳河熊岳段和大清河盖县铁路桥段均为超Ⅴ类水质。丰水期:大洋河沙里寨段为Ⅰ类水质,熊岳河熊岳段为Ⅲ类水质,复州河关家屯段、登沙河登沙河段、大清河望宝山段和庄河沙里涂段为Ⅳ类水质,大清河盖县铁路桥段为超Ⅴ类水质。

  水库水质  根据2005年碧流河水库和大伙房水库的监测资料,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碧流河水库和大伙房水库均为Ⅴ类水质,超标项目为总氮。在总氮不参与评价的情况下,碧流河水库、大伙房水库均为Ⅱ类水质。

  地下水水质  2005年对我省14市105个地下水井进行了水质监测,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占3.8%,Ⅳ类水占5.7%,Ⅴ类水占 90.5%。超标项目为氯化物、硫酸盐、氨氮、铁、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硬度。

  四、2006年汛前供需水预测

  根据2005年水资源量状况及2006年上半年来水量预测,推算2006年上半年全省可供水量为80.62亿立方米。其中蓄水工程可供25.54亿立方米, 提水工程可供6.16亿立方米,引水工程可供10.71亿立方米, 地下水可供38.21亿立方米。

  经测算,2006年上半年全省需水量78.75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需水量49.52亿立方米, 林牧渔畜业需水量3.26亿立方米,工业需水量12.77亿立方米,城镇公共需水量3.89亿立方米,居民生活需水量8.72亿立方米,生态环境需水量0.59亿立方米。

  按行政分区进行水量供需平衡分析,全省 2006年上半年供水状况比去年同期有明显好转,缺水情况有所缓解。但全省还有6个市存在缺水问题,共缺水2.22亿立方米,主要为农业灌溉缺水。缺水量较多的有盘锦、沈阳二市,分别为0.91亿立方米,0.64亿立方米。

  五、2005年重要水事

  1、抗洪救灾取得全面胜利

  2005年5、6月份我省气候异常,降水频繁、雨量集中、强度大,同时伴有大风、冰雹。据统计,全省5~6月平均降水量达到254.0毫米,比常年同期多89.1%,比大洪水的1995年同期多38.0%。由于降水偏多,全省土壤含水量普遍接近饱和,各大江河的底水偏高,水库蓄水增多,省管水库第一次出现了春灌大量放水之后库水位没有下降反而上升的现象。

  根据这种情况,省水利厅把大型水库、河道堤防联合调度作为防御大洪水的重要措施。7月初,组织有关部门对降水、水库蓄水、河道基流和土壤含水量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针对9年没有发生大洪水,河道淤积、设障严重, 行洪能力下降的实际,决定改变水库以往的调度运用方式,对辽河流域的几大水库采取提前泄水、降低汛限水位的措施,在水库汛限水位以下腾出部分防洪库容,让水库为下游河道堤防多承担些压力。8月12日至14日,辽河、浑河、太子河发生199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大伙房水库、清河水库、柴河水库、观音阁水库充分发挥拦洪错峰作用,使得下游河道洪水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江河安澜,一片丰收景象。取得了各级领导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和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化的良好效果。2005年的防洪调度历时45天,在我省防汛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圆满地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确保”的目标,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还总结探索出了“全信息动态综合优化预报调度”模式,得到了国家防总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0月2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2005年抗洪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对抗洪救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表彰了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2、绕阳河整治工程顺利完成

  5年来,共整修干支流堤防525公里,改扩建穿堤建筑物159座,砂基砂堤防渗处理39.75公里。9月23日,省政府在抚顺召开了绕阳河整治工程总结表彰大会。绕阳河是辽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其防洪工程是我省辽河流域中部地区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绕阳河整治结束后,我省辽河的防洪标准除辽河福德店至铁岭段为30年一遇外,其余主要河段的防洪标准都达到了50年一遇以上,其中辽河干流石佛寺以下达到了100年一遇,这在全国七大江河中是屈指可数的。以石佛寺水库一期工程建成和绕阳河整治完成为标志,辽河流域省内部分的防洪工程体系已基本形成。

  3、石佛寺水库一期工程如期建成

  经过近6年时间的努力,石佛寺水库一期工程的主体工程已经建成。石佛寺水库是辽河干流上唯一一座控制性工程,它的建成大大提高了沿河两岸的安全保障程度,使辽河中下游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石佛寺水库的位置十分重要,通过与其他几大水库联合调度,使8大水库兴利、防洪联合调度能力大大提高;石佛寺水库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沈阳北部地区供水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石佛寺水库也是距省会沈阳最近的大型水库,广阔的水面可为这一地区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石佛寺水库一期工程的建成,实现了辽宁几代人的梦想,办成了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10月12日,省政府在石佛寺水库现场召开了建成总结大会。

  4、完成了大伙房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

  大伙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先后完成了主坝、一副坝、二副坝、三副坝的加高、第一非常溢洪道的新建工程和第二非常溢洪道及主溢洪道改建工程,完成了输水洞进出口闸门及机电设备安装、水文测报自动化与大坝观测自动化工程。主溢洪道于去年6月30日达到正常使用状态,并在汛期发挥了泄洪作用。加固后的大伙房水库增加了8100万立方米的库容,总库容达到22.68亿立方米。

  5、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取得新进展

  2005年是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建设关键的一年。经过润中公司和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输水工程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一是经过统筹安排和督促协调, 3台TBM全部进场,并进入了正常掘进状态。6月16日,省政府在工地现场举行了TBM3掘进揭幕仪式。TBM顺利投产,标志着大伙房输水工程主体工程85.3公里隧洞掘进进入高峰,工程进度不断创造全国纪录。二是通过采取增加投料竖井、改进TBM掘进初期参数和钻爆段开挖与衬砌同步进行的方案,工程进度大大加快。三是复杂地质情况的处理技术更加成熟,复杂地段大量涌水的处理取得了成功。四是TBM施工前方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应用了TSP 、HSP等预报方法。五是1#洞和2#洞、14#和15#洞的高精度贯通,标志施工控制网很可靠。六是针对超长深埋隧洞建设的复杂地质条件和施工技术难度,坚持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动态管理的工作思路,建立了适应地下工程施工、TBM掘进的快速反应机制。截至去年12月20日,主洞已累计开挖31.2公里,占主洞总长85.4公里的36.6%,其中TBM掘进9.75公里。

  6、引细入汤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在资金投入不足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年内完成了主洞开挖4.3公里,支洞开挖2.7公里。这项工程是我厅与鞍山市共同建设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工程由汤河水库管理,汤河水库每年可为鞍山市增加供水5480万立方米。

  7、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和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根据水利部要求和我省实际,组织开展了全省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并通过了水利部的评审。同时,完成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规划,加快了农村基本饮水井工程和防氟改水工程建设。据统计,全省完成农村基本饮水井工程677处,解决了39.0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新建防氟改水工程523处。经过两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全省中重病区86万人的防氟改水任务。“十五”期间,我省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投入最多、效果最明显,投资3.69亿元,建设了8338处饮水工程,解决了41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吃水困难的问题。加强了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完成灌溉水源290处,发展有效灌溉面积62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43.6万亩。加快了涝区治理步伐,完成排水站改造12座,改善易涝耕地面积35万亩。继续推进了大凌河重点治理区、黑土区和生态自我修复试点项目,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02.6万亩。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执法监督力度,批复水土保持方案39个。启动了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工作。“十五”期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3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已下降到30%以下。进一步加快了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年内完成了6个县的达标验收,至此全部完成了“十五”期间辽宁省9个电气化县的建设任务。

  8、水资源评价成果对外公布

  全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工作圆满完成。9月27日,省政府召开辽宁省水资源评价成果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全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该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我省作为全国水资源评价试点省,于2000年9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省水资源评价工作。经过4年多的努力,到2004年4月水资源评价工作全部结束,并形成了成果报告。

  9、省政府2005年9月5日批准了《辽宁省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地下水保护行动全面启动,全省共依法查封自备井423眼,削减取水量2535万立方米。

  10、省政府2005年7月22日批准了《辽宁省水功能区划》,全省水功能区管理工作全面展开。

  11、入河排污口登记工作

  为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管理,保护水资源,保障防洪安全,根据水利部第22号令《入河排污口管理办法》,切实贯彻《水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全面了解掌握我省入河排污口的现状,进而有效开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2005年对在全省范围内,设有直接或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江河、湖泊(含运河、渠道、水库等水域)排放污水的排污口的排污单位进行登记目前,全省共登记入河排污口1041个,其中工业企业排污口710个,城市(镇)排污口228个,其它排污口103个。

  12、取水远程监测系统建设

  开展了全省取水远程实时监测网络系统建设。截至2005年年底,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建成了省中心、鞍山等6个市分中心及199个监测点。这项工作将从根本上解决取水无计量和计量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水资源的管理水平,促进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

  13、节水型社会建设

  省政府2005年1月批复了《辽宁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纲要》和5个省级试点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各试点市都制定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