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详细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完善辽河滩区生态封育法规的建议》(第1563号)答复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7日          编辑:辽宁省水利厅管理员         来源:厅办公室

瑞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辽河滩区生态封育法规的建议》已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与会办单位沟通,现答复如下:

  一、辽河流域滩区生态封育总体情况

  在实施成效方面。2010年,省委、省政府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辽河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角度出发,实施了辽河流域滩区退耕还河生态封育政策。经过实施生态封育措施,2013年辽河率先摘掉全国“三河三湖”重度污染的帽子,辽河流域水质得到改善,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逐渐得到补充和恢复。截至2024年底,全省生态封育面积达到112万亩,省财政累计为退耕(林)农户补偿资金60多亿元。

  在政策规定方面。2023年,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了“实施辽河干流退田还河生态封育”要求;2024年底,自然资源部代国务院批复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我省实施辽河干流和东辽河滩区生态封育的请示》,同意我省继续实施辽河干流和东辽河滩区生态封育;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稳妥有序退出河道内影响行洪安全等的不稳定耕地”。对此,我厅坚定信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严谨的态度继续推进辽河流域滩区生态封育工作。

  二、加强滩区生态封育管理的有关工作

  2010年,我省颁布了《辽宁省辽河保护区条例》,保证了辽河滩区生态封育工作有法可依,有力推动了生态封育工作的顺利开展。2018年,《辽宁省辽河保护区条例》废止后,面对新形势,省水利厅通过完善法规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强化日常监管等措施,持续深化辽河流域滩区封育工作。一是从立法层面入手,研究修订现有的河道管理条例,增加滩区生态封育的相关条款。二是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管体系,做到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封育任务、完成时限“四个明确”。三是监督指导各地严格执行生态封育补助政策,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有效防止复耕、放牧等破坏生态封育的行为。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滩区生态封育成果得到巩固并取得明显成效,水清岸绿生态廊道基本形成,水生态系统功能显著恢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呈现良性循环趋势。

 三、针对建议的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阶段,我厅将继续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继续做好辽河流域滩区生态封育工作,实现生态、防洪、经济的多维度提升。

  一是加快立法进程,强化政策衔接。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上位法,修订《辽宁省河道管理条例》,补充滩区封育管理条款,解决《辽宁省辽河保护区条例》废止后的政策承接与过渡问题。同时,进一步夯实生态封育工作的制度基础,细化执法监管、资金保障、绩效考核等核心环节。

  二是完善管理设施,提升管理能力。规划实施辽河干流堤防管理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对辽河干流河道管理所进行修缮,实现全河堤防平交道口通行限制和监视设施设备全覆盖。同时,合理核定河道管理单位人员,优化车辆配备,升级巡护装备,构建“高效巡查、快速响应”的封育区管理体系。

  三是落实管护资金,提高保障水平。构建科学、稳定、可持续的封育区管护资金保障体系,将管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滩区生态封育工作长效推进。在每年的堤防及公益性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资金中,继续安排相关管护设施经费,保持设施正常功能,提高管理效能。

  四是先进科技赋能,实现智能监管。根据河流滩区生态封育的监管需求,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引入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管平台,提升偷种、抢种等违规行为的发现和处置效率。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推动社会共治。深入挖掘辽河历史文化,加强宣传,增强公众对辽河的认知度和对辽河文化的认可度。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公众对辽河的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群众主动保护、社会广泛参与、各方积极投入的滩区生态封育良好氛围。

  尊敬的罗瑞坤代表,再次感谢您对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辽河生态封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我们将对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与您沟通,请您继续给予关心指导。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辽宁省水利厅

                                                                                                                                                                  2025年6月5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