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06年3月31日至4月1日,安徽省召开2006年长江河道管理工作会议,讨论确定"十一五"长江河道管理工作计划任务。
"十一五"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强化长江河道管理和采砂管理、提高防洪能力为重点,以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单位实力为中心,以建立河道工程耗费补偿机制、实现河道工程良性运行为目标,坚持推进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目标管理,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长江河道管理信息化建设,努力推进长江河道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与发展目标:
一在河道堤防管理上,继续实施长江治理工程,组织实施并完成长江干流安庆河段、铜陵河段、芜裕河段和马鞍山河段等四个重点河段计200公里的崩岸治理工程;认真做好长江防汛工作,加强对河道堤防、水闸管理范围平时的观察和监测,确保堤防、水闸安全度汛;坚持做好日常维修养护,提升河道管理水平。根据《安徽省长江河道、水闸工程管理考核办法》规定,对省管河道管理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继续进行管理目标考核,逐步实现管养分离,以目标管理为手段,促进河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前,省管7个河道管理单位要全部达到省河道目标管理三级以上标准。其中,望江县长江河道管理局争取达部一级,无为大堤长江河道管理局、宿松县长江河道管理局、皖河农场长江河道管理局达省一级。
二在水闸管理上,坚持完善管理制度,抓好达标升级工作,重新修订水闸控制运用办法和启闭操作规程,各水闸管理单位制订相应的技术管理实施细则,严格按章操作,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控制运用。根据《安徽省长江河道、水闸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对省管水闸工程日常管理工作继续进行管理目标考核,维修养护经费实行以奖代补。2010年前,力争省管杨湾、华阳、皖河、梳桩台、凤凰颈等五座中型水闸全部达省水闸目标管理三级以上标准。其中,皖河闸、凤凰颈闸达省一级,华阳闸达省二级,杨湾闸、梳桩台闸达省三级;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安全运行无事故,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和业务培训,抓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和内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按照"谁主管,谁检查"、"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岗位明确,责任到人。闸管人员做到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相结合,按规定加强对水工建筑物进行观测,对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及避雷设施等进行维护,加强生产、生活设施安全管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确保不发生人为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三在水行政管理上,加大水政执法力度,做好河道清障工作,对省直管的同马大堤、枞阳江堤、无为大堤堤身和护堤地范围内的违章建筑,拟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清除;根据省水利厅《关于长江、淮河干流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征收主体的通知》,从2006年1月1日起,直接征收同马大堤、枞阳江堤及无为大堤保护范围内的河费,按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工作思路,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打开收费局面,到"十一五"末,在继续征收沿江六市河费并争取有所增加的同时,对省管三大堤防直接收取的河费力争突破1000万元;深入学习宣传水法规,建立领导干部法律培训制度、重大决策前法律咨询制度,进一步加强沿江群众水法制观念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水患意识;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省管七个河道管理单位水政监察大队的建设与管理。
四在财务管理上,继续全面认真贯彻执行我省财政三项政策改革,做好年度部门财务综合预算编报;认真做好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工作,加大资金使用监管力度,促进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十一五"期间,局直单位将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加强防汛物资仓储管理和调运工作,积极做好省防办安排的防汛物资储备、保管和调运,确保汛期按照省防指调令将防汛物资及时足额调运到抗洪抢险第一线。
五在综合经营及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上,加强长江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土资源的管理,确保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兴建以长江防护林为主的堤防绿化工程,发展养殖业和优质牧草生产,城镇供水,依靠行业、人才、设备及技术优势,积极参与测绘、设计、咨询、施工、监理等市场竞争,把测绘、设计、施工三支队伍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全系统弥补经费不足的主要支柱项目, "十一五"期间,计划建造码头泊位达10000吨、货物堆场5处。
六在干部管理与人才培养上,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多渠道、多途径招聘、培养水利专业人才和水利技能人才,不断提高我局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十一五"期间,省局及局直单位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人数要达到全局职工总数的50%以上,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要占有一定的比例,逐